书写文艺复兴的中国坐标 ——著名美术家庄保林艺术作品浅析

·  日期:2021-03-02        ·  阅读:4066

采编:章仕龙

 

在中国全面崛起的浪潮中,除了引人注目的中国制造、中国资本攻城略地,让人印象深刻外,更令人快慰的是,中国文艺也进入姹紫嫣红的春天。在中国综合国力蒸蒸日上的支撑下,一大批中国文艺家扎根生活,潜心创作,以如椽巨笔讴歌母国,用宏大的艺术视角和高超的艺术语境描绘时代的风云变迁,展现中华民族、中国人民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大写文艺振兴繁荣的璀璨中国篇章。他们或以诗歌小说扬名,或以美术电影建功,斩获各种文艺大奖,架起中外和通共融的桥梁,掳获成千上万的文化“洋粉丝”,成为一支讲述中国发展故事,传递中国最美声音,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缔结中外和平友谊,令人不可小觑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因满含人类共通的人文观照和价值基因,显得更温情更美妙,也更能征服人心。

在这支中国优秀的文艺大军中,有一位艺术家备受瞩目。他叫庄保林,1964年生于江苏徐州,自幼习画。198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专业,深得老中青三代油画大家真传。1990年在“中国首届油画精品大赛”中一鸣惊人,荣膺美国特别金奖,作品被美国、日本收藏。1992年,晋级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班深造。期间,他的作品《远眺》、《斜阳》、《山寨早春》、《宁静的小镇》荣获多项大奖并被艺术机构珍藏。1997年,庄保林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荣誉称号,当选世界华人美术家协会理事兼油画艺委会主委,美国大都会世界艺术家俱乐部会员、首席油画家,成为中外驰名的美术大师和文化大使。

通过艺术创作与世界对话,庄保林架通了中西文化交融互补的桥梁,让西方世界充分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并沉湎其中。除了兼收西洋油画艺术的技法、色彩和表现力,中国绘画艺术更强调意境和审美志趣,更符合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感,因而更受欢迎。在经历了人类文明史的漫长演变后,作为人类精神源头之一的绘画艺术,到今天似乎愈来愈离其本真意义远了,反而与当下的社会生活捆绑得日益密切。尤其是伴随中国崛起,对世界政经格局与文化艺术带来巨大冲击与重构,推动当代文化艺术神话勃兴,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借艺术之名“刷”存在感,似乎任何东西都可以很“艺术”一把。当真正的艺术被聒噪的市场、炙热的消费动能所绑架,当真正的审美思考和艺术创新被伪艺术和庸俗伤的体无完肤,坚持用真正的艺术语境进行思考创作的艺术家就显得凤毛麟角。作为当代著名油画艺术家的庄保林,便是这种少数坚持理性思考,坚守艺术良心、坚持真正的艺术语境者之一。

纵观庄保林先生的艺术作品,无论是青春期创作的《诗意的浪漫》系列、《青春的迷茫》系列,人到中年创作的《痛苦》系列、《呐喊》系列、《尴尬》系列,及近年创作的《精神的救赎》系列、《中国侍女》系列、《政坛风雨》系列、《十大元帅》系列作品,都是他在坚持艺术语境,追求艺术创新的厚积薄发与严肃思考,需要观者用心感悟体察,或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碰撞解读中西交融的新美学意蕴,或从生命个体成长的赋能与苍凉进行唯美的精神烛照,或在人类文化于当代精神的变异与沉沦痛苦中有所发现。在当下“精神家园”荒芜、拜物盛行、价值观崩塌的背景下,自觉担负中华文艺复兴的神圣使命,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的至上理念,坚持特立独行的艺术创作与思考、坚持用艺术家的悲悯观照世界,坚持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贡献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瑰宝”,就是一种弥足珍贵的高尚操守和品格。

在庄保林的《诗意的浪漫》系列作品中,背景色彩或斑驳抽象,或大笔触挥洒写真,人物形象大都丰丽清晰,但她们的脸部却都是模糊的,甚至有些还是空白的,然而在观者视觉的审美过程中,却能够生动地感受到画中人物的一笑一颦,风姿绰约,以及由此而构成经典文化的宏阔审美空间,生命本体意识与艺术审美气息交织充盈水乳相融,“不著一物,尽得风流”。其实,庄保林先生的这种先锋现代审美意识,除了与他长期主攻油画,接触西方文艺较早较深外,更彰显出他对“诗意”——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的卓越认知,以及对于传统意象所承载史诗审美的现代性包容性解读。

真正的艺术家其境界与哲学家、思想家相通。艺术家应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要作为真理的传播者与布道者。这种思想不光是深邃、美好、浪漫、善良,也包括质疑、迷茫、彷徨、痛苦的精神救赎与超越。庄保林先生的艺术创作题材十分广泛,画风摇曳多姿意象万千,充满浪漫的艺术审美气息与气势磅礴的历史拷问,贯穿摄魂夺魄的生命体验与艺术思考,充分诠释了他作为哲学家与思想家的宝贵艺术探索。在《青春的迷茫》系列作品中,那些现代年轻女子形象充分表现了她们对于周遭世界的复杂感受——物质与精神的相悖,欲望与身体的冲突,以及由此所生发的迷茫、痛彻、煎熬、疯狂、觉醒。在庄保林先生的画笔下,这些形象呈现出艺术本体所蕴含的强大审美张力与时代烙印,观者过目难忘。青春狂放伴随着迷茫,迷茫之后陷入沉寂苍凉,及人到中年后的徘徊、痛苦、尴尬,再之后是生命的呐喊与灵魂的救赎,全面揭示了社会转型撕裂下的生命精神的种种可能性,这才更吻合放大人生精神的本相。像这样深刻的人文关怀与艺术实践,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并不多见。而艺术家的真正使命,不仅只是对社会客体表象的逼真摹写,更重要的是揭示客体表象下蕴含的精神真实。唯真实,才能打败时间。

在庄保林先生的《精神的救赎》系列、《痛苦》系列、《呐喊》系列作品中,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于人类命运和生命精神的责任附体。他用夸张的文本个体、宏大的艺术语境描述时代与人性的复杂嬗变,揭露文本个体在社会剧变下的痛苦挣扎与精神挤压,洋溢着赤子般的宗教情怀与哲学思考。他以博爱的人道主义关注宇宙苍生的命运,以敏锐的洞察力描刻人类社会的痛苦与欢乐。他反对战争侵略,反对环境破坏,鄙视浮华和糜烂,积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呼吁、呐喊。当那种卑微、麻木、惊悚、愤怒的神情,以及这种生命状态下的行为动作,占据了整个画面中心所引起的巨大视觉冲击,无不让观者心灵为之震颤——人,该如何正常地去生活?人的精神力量又在何处?人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人又要如何面对死亡和救赎?显然,这正是我们所经历的当下文化嬗变所呈现的一种精神性追求的可怕缺失。

面对当前略显浮躁的艺术市场,庄保林先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与创作实践,从不人云亦云。他反对艺术媚俗,厌恶货币炒作和暗箱操作,坚持“打”进传统,又“回”归现代,坚持中西融合下的培中固本。他认为伟大的艺术家都是思想和精神的翱翔者和主宰者,他希望自己的艺术作品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标刻当代文艺复兴的中国坐标。这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最大心愿。他把“坚守”视作艺术家的良心和生命救赎。当大鲨鱼张开森严锋利的红口獠牙迎面扑来,当萨达姆狂躁绝望的神情定格于绞索,当格林斯潘阴险狡诈的眼神透过镜片反光,当一个个硕大的头部像定海神针一样,使画面充满鲜血淋漓的压迫力与均衡感,急促而又强烈的笔触所制造的节奏感如狂风骤雨之后的海面复归平静。在庄保林先生饱含激情和力量的作品面前,我们解读的不仅仅是他对这个世界与时代的悲悯与思考,分明感受到一种雷霆万钧锤击心灵的精神震撼,看到一位艺术家高超的功力、博大的胸襟和仁爱的赤子情怀,更像谛听一种波澜壮阔的“生命交响”。历史经验证明,这种坐标的史诗级的艺术往往是强大的,是不分民族国界的,也是不朽的。 


关闭
X